香品、油燈類、轉經綸 Incense, Feng shui,  P.Wheel, Candles
Sign in
購物車:
購物車清單
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
twitter Plurk Plurk
盤香 >> 4小時藏香
金剛薩埵4小時盤香(24入)
產品編號:2299

零售價格 NT 450
購物數量
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!!
02-21001919
產品內容介紹

材質 : 草本與藥材 . 稀有的寶礦 . 甘露法藥 . 罕見香材

尺寸 : 數量 - 24盤 . 時間 - 4小時/盤

敘述 :

金剛薩埵除障香(體內淨化) ~ 增強精神意志力的提升與集中

 

以佛教的觀點,金剛薩埵能消宿世與現世的負面業力,並可清除內在脈氣的糾結阻礙 (因此才有體內淨化的封號)。金剛薩埵淨化香對於平穩的內在心緒和外在環境是不可或缺的助伴。它能淨化風息、穩定與清晰心智上的覺醒,達到和諧的自然狀態。金剛薩埵淨化香的氣味能提振低迷的情緒,讓您體驗喜馬拉雅山原始森林的芳香。

 

為了製作如法的香品,我們放置許多罕見的香材,更有殊勝的甘露法藥,是由藏密大師加持的。當然也包括珍貴的草本與藥材,稀有的寶礦等,成就此香的高品質,相信能為大家帶來深邃不可思議的幫助。

 

【金剛薩埵除障香】內有無數珍稀香藥材、穀物、檀香、天然植物、藏密傳承殊勝甘露丸,及諸藥王、舍利等諸加持聖物,金剛薩埵是諸佛總集所化現的殊勝本尊,為百尊壇城中央之主尊,禮拜金剛薩埵等同禮拜三世諸佛,同時也是除去障礙之大力尊。若供以如法香粉,可除宿世之業,虔誠祈請,可圓滿如願,身心安健,資量俱足。吾人需虔修此本尊,可獲其不共之殊勝加持,集資淨障,增勝於修行道上,依密續經典如法製作而成,材料100%天然。本香品通過SGS檢驗無毒測試,絕不會危害人體健康。

 

金剛薩埵(梵文:Vajrasattva,藏文:Dorje Sempa),又譯為金剛薩多、金剛手菩薩或金剛眾生,是佛教中一位重要的菩薩,尤其在密宗(金剛乘)和大乘佛教傳統中扮演關鍵角色。他的名字意為「金剛眾生」或「雷電眾生」,象徵著堅不可摧的智慧和純淨本性。下面我將詳細敘述他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、由來以及相關故事。

 

金剛薩埵在佛教儀式中的角色

金剛薩埵主要被視為淨化業障和罪障的象徵性本尊,在佛教儀式中,他是淨化實踐的核心人物,幫助修行者清除身心障礙,恢復純淨的本性,從而促進靈性進展和覺醒。這一角色特別突出在藏傳佛教(寧瑪、薩迦、噶舉、格魯和覺囊五大教派)、東亞佛教(中國密宗和日本真言宗)以及新瓦佛教中。

 

- **淨化儀式中的核心作用**:金剛薩埵被稱為「偉大的淨化者」,其儀式主要用於消除負面業力(karma)、破壞的三昧耶誓言(samaya vows,即密宗誓言)和身心雜染。在藏傳佛教中,金剛薩埵實踐是密續入門的前行(ngondro)之一,常見於日常冥想和退修中。修行者通過觀想金剛薩埵坐在自己頭頂或前方,念誦其咒語(如六字咒「嗡金剛薩埵吽」或百字明咒),視覺化淨化甘露從本尊流下,清洗業障。這不僅能減輕未來苦果,還能帶來內在和平和覺醒活動。例如,在2001年9·11事件後,宗薩欽哲仁波切發起了一項全球計劃,累積十億次六字咒念誦,以祈求世界和平。

  

- **在不同傳統中的具體應用**:

  - **藏傳佛教**:金剛薩埵屬於報身(sambhogakāya),其根本密續為《金剛莊嚴續》(Dorje Gyan)。在薩瑪派(新譯派)的儀軌中,他的咒語是普遍的淨化工具,用於清除業力網絡、業力傾向和業力習氣。實踐涉及四種對治力:真誠悔過、堅決不重犯、重申皈依和菩提心、以及施加對治行為(如咒語念誦)。這能暫時「燒毀」業力種子,或最終通過空性觀照達到徹底淨化,通往覺醒。

  - **東亞佛教**:在中國密宗和日本真言宗中,金剛薩埵被視為普賢菩薩的密教面向,位於金剛界曼荼羅中,靠近阿閦佛。他參與入門儀式(如結緣灌頂,kechien kanjō),修行者重現他與毗盧遮那佛的對話,以獲得密教傳承。在中國佛教中,百字明咒用於瑜伽焰口儀式(Yujia Yankou),用來供養和解脫餓鬼、驅除惡靈、避免災難。僧侶會手持金剛杵和鈴鐺,進行驅魔和淨化。

  - **新瓦佛教**:金剛薩埵代表理想的上師(guru),在guru曼荼羅中被召喚,是所有其他新瓦佛教儀式的基礎。新瓦僧侶需背誦百字祈請文(śatākṣara),用於日常淨化和儀式準備。

 

總體而言,金剛薩埵的儀式強調心理轉化,通過觀想和咒語,幫助修行者從概念上理解空性(voidness),對抗執著,從而達到身、口、意的純淨。這不僅是個人修持,還能延伸到集體儀式,如葬禮中的淨化誦經,以幫助亡者超脫。

 

金剛薩埵的由來

金剛薩埵的由來可追溯到印度佛教的密續傳統,約在公元7-8世紀發展成熟,後傳入西藏、中國和日本。他的形象源自大乘佛教的菩薩概念,但更強調金剛乘的密教元素,如金剛杵(vajra)象徵不壞的智慧。

 

- **文本起源**:金剛薩埵最早出現在《毗盧遮那成佛經》(Vairocanābhisaṃbodhi Sūtra)、《金剛頂經》(Vajraśekhara Sūtra)和《大雲經》(Ghanavyūha Sūtra)等經典中。在寧瑪派的Dzogchen文本如《普賢王如來續》(Kulayarāja Tantra)和《金剛薩埵心鏡》(The Mirror of the Heart of Vajrasattva)中,他被描述為純淨本性的化身。在藏傳佛教中,他的根源來自瑜伽密續(Yoga Tantras),並在印度佛教的密教系統中被系統化。

 

- **傳播和演變**:從印度傳到西藏後,金剛薩埵成為密續實踐的基礎。在東亞,透過唐代密宗祖師如不空金剛(Amoghavajra)的翻譯,他被融入中國佛教。空海(Kukai)在日本真言宗中,將其定位為密教第二祖師,繼承毗盧遮那佛的教義。

 

金剛薩埵的相關故事和傳說

金剛薩埵的傳說多與密教傳承有關,強調他作為智慧傳遞者的角色,而非充滿戲劇性的神話故事。以下是主要傳說:

 

- **龍樹與金剛薩埵的相遇**:這是最著名的故事。據密教傳承,印度大師龍樹(Nagarjuna,約公元150-250年)在南印度的一座鐵塔中遇見金剛薩埵。金剛薩埵向他傳授阿毗舍迦(abhiseka)灌頂儀式,並託付毗盧遮那佛的密教教義,讓龍樹成為密宗的傳人。這一傳說在中國和日本密宗中被廣泛引用,不空金剛和空海都記載了這段歷史。它象徵金剛薩埵作為「理想上師」的角色,引導修行者進入密續之門。

 

- **發願幫助眾生**:在一些密續文本中,金剛薩埵被描述為發大願幫助眾生淨化罪業的菩薩。他有時被視為阿彌陀佛或金剛手的化身,代表純淨的覺醒心靈。傳說中,他承諾只要誠心念誦其咒語,就能清除累世業障,帶來內在轉化。這一發願強調了慈悲與淨化的主題,常見於藏傳佛教的口傳故事。

 

- **其他傳說**:在Dzogchen傳統中,金剛薩埵被視為原始純淨的象徵,相關文本如《金剛薩埵心鏡》描述他如何鏡映眾生的本性,幫助修行者認識空性。雖然沒有像觀音菩薩那樣的救度傳奇,但他的故事多聚焦於傳法和淨化,例如在葬禮儀式中用百字明咒幫助亡靈脫離輪迴。

 

總結來說,金剛薩埵不僅是佛教儀式中的淨化工具,更是象徵內在覺醒的菩薩。他的由來根植於印度密續,透過傳說如龍樹的故事,影響了亞洲多個佛教傳統。如果您需要更多具體的咒語實踐或圖像描述,我可以進一步擴展。

 

 

保存方式 : 請置於陰涼乾燥處

 

保存期限 : 妥善保存無期限

 

 

知識寶庫
1. 小環香使用介紹影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