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品、油燈類、轉經綸 Incense, Feng shui,  P.Wheel, Candles
Sign in
購物車:
購物車清單
關於臧巴拉 臧巴拉產品 購物FAQ 行事曆 連絡我們
twitter Plurk Plurk
臥香 >> 8吋檀香 75公克
印度檀香臥香
產品編號:2333

零售價格 NT 700
購物數量
顧客記得來電詢問有無庫存!!
02-21001919
產品內容介紹

材質 : 印度 檀香 . 臥香

尺寸 : 8吋 75gm

敘述 :

印度檀香(學名 Santalum album),又稱白檀或檀香木,是佛教儀式中重要的象徵性材料。它主要用於製作香、祈禱珠(念珠)和供養物品,象徵純淨、奉獻和靈性覺醒。在佛教中,檀香被視為寶貴的教義和靈修實踐的象徵,代表無瞋恚(non-aversion)和內在和平。 例如,在冥想練習中,檀香香被燒作為供養,能幫助清心、帶來平靜,並促進更大的團結感和專注力。 此外,它常用於平衡根脈輪(root chakra),提供穩定和接地效果,協助修行者在冥想時維持精神平衡。 在佛教寺廟中,檀香油或粉末也用於塗抹佛像或作為儀式中的療癒元素,幫助參與者提升靈性清晰度和內在療癒。 總體而言,檀香在佛教儀式中扮演輔助冥想、淨化空間和象徵神聖的角色,與其他宗教如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用法類似,但強調精神寧靜和奉獻。

 

印度檀香的由來

 

印度檀香的起源可追溯到約4000年前的古代歷史,在梵文和中文手稿中已有記載。 它原產於亞洲地區,特別是印度南部(例如卡納塔克邦)、印尼和澳洲的熱帶森林。 學名 Santalum 可能源自梵文「candrāh」,意為「閃耀的、白色的」,描述其木材的淺色特徵。 歷史上,它是由南島人(Austronesian)航海者在西元前1300年前從印尼和澳洲引入印度南部、東亞和東南亞的。 在古代埃及,它用於神靈崇拜和防腐儀式;在印度,它用於雕刻宗教文物、阿育吠陀醫學和裝飾神像。 由於其芳香和療癒特性,檀香迅速成為宗教、醫藥和貿易的重要商品,至今仍是珍貴資源,但過度開發導致其在原產地面臨保育挑戰。

 

印度檀香的概略製造過程

 

印度檀香產品的製造主要從成熟的檀香樹(需生長30-50年)的心材開始,過程包括收穫、加工和提取。樹木生長緩慢,需要特定氣候和土壤,通常在印度南部或澳洲種植。

 

1. **收穫與準備**:砍伐成熟樹木,移除外層樹皮,取出心材。心材研磨成細粉或木片,以增加表面積便於提取。

 

2. **提取精油**:最常見的方法是蒸汽蒸餾,將檀香粉置於蒸餾器中,通入蒸汽加熱數小時,讓揮發性化合物蒸發並冷凝成油。提取後的殘渣(spent charge)可再利用製成香或其他產品。 家用方法則是浸泡法:將檀香片浸入載體油(如杏仁油)中,加熱或靜置數週,然後過濾。

 

3. **產品加工**:提取的油可用於製作香、肥皂、化妝品或藥品。例如,在工廠中,油經測試後加入肥皂生產線。 現代還有生化生產法,使用基因工程微生物合成檀香油,但傳統方法仍主導。

 

整個過程強調可持續性,因為檀香樹資源有限,常需人工種植。

 

印度檀香的成分

 

印度檀香的主要成分是其揮發油(volatile oil),佔木材的2-5%,其中90-97%為倍半萜醇(sesquiterpene alcohols)。 根據ISO標準,優質檀香油應含有41-54%的α-山達醇(α-santalol)和16-24%的β-山達醇(β-santalol),這些是其芳香和療癒特性的核心。 其他成分包括:

 

- (Z)-α-山達醇(約45.8%):主要活性成分,提供鎮靜效果。

 

- (Z)-β-山達醇(約20.6%):貢獻抗炎和抗菌特性。

 

- β-辛烯醛(b-sinensal,約9.4%)和epi-β-山達醇(約3.3%):輔助芳香。

 

- 痕量成分:如2(E),6(E)-法呢醇(farnesol)、epi-α-比薩波醇(epi-α-bisabolol)、酚類(phenols)、內酯(lactones)和萜烯(terpenes)。

 

此外,檀香種子含有約52.5%的蛋白質和礦物質(如鉀、鋅、鈣)。 這些成分賦予檀香抗菌、鎮靜和靈性療癒的功效。